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升高!《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
12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2期)》。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此次发布的公报是中国气象局服务于双碳战略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服务产品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指出,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达到417.9±0.2 ppm、1923±2 ppb、335.8±0.1 ppb,相比2021年,2022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2 ppm,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增幅分别达16 ppb和1.4 ppb。报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但其增长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这很可能是由于碳循环的自然、短期变化造成。尽管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有广泛的了解,但关于碳循环以及海洋、陆地生物圈和多年冻土区的碳通量仍存在一定不确定因素。
因此,今年6月第19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建立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把所有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以及建模和数据同化能力集中在一起,提供一个综合的、可操作的框架,以便能够说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自然的源和汇,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实施提供重要信息和支持。
中国气象局在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为419.3±0.2 ppm、1979±0.6 ppb、336.5±0.2 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21年度增幅约2.3ppm,与全球增幅基本持平,过去10年平均绝对增量为2.16ppm,低于全球同期增幅(2.46ppm),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也显示,2022年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CO2浓度增量明显低于过去10年(2013-2022年)平均绝对增量。
另外,甲烷浓度较2021年增幅约14ppb,略低于全球同期增幅(16ppb)。2022年度我国6个区域本底站的CO2和CH4浓度与2021年度相比大多呈现增加趋势。
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温室气体监测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建成了由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组成的大气本底观测站网。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观测,形成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于一体的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开展甲烷观测,2009年起逐步在其他区域本底站建立在线观测业务,积累了我国最长序列的高精度甲烷观测资料。截止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为了进一步强化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能力,2016年起,我国陆续发射了5颗具备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能力的卫星,并于上月19日启动了面向碳盘点的下一代全球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
据悉,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并计划于2025年发射风云3号气象卫星08星,将搭载更高性能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仪器。下一步,我国将基于更高精度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全球温室气体观测数据,加快发展和完善我国自主的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技支撑。(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
- 图扑数字孪生静态交通一网统管 | 智慧停车场合集
- 【有资料】开源CW32L011电机驱动器,硬件支持FOC
- ZWS云平台:储能经销商和终端业主的智能助手
- 倾佳电子代理的基本半导体驱动IC及电源IC产品力深度解析报告
- 东芝亮相2025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
- 推拉力测试机测试模块选择,看完选择不迷茫
- 加氢站和电力系统,谁是AEM产业化破局的关键?
- 翼辉软PLC方案的技术创新与实践
- AI安防选什么主板?杰和IB3-761靠“算力精准+多接口”出圈
- 信捷XS STUDIO编程软件V2.3.2版本的全新功能
- 诚迈科技与理想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共建理想星环OS开源生态
- 光通信测试领域的精准利器:Agilent N7768A 多端口光开关解析
- 中国最大传感器公司,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 金升阳LD20-26BxxR2系列AC/DC电源产品优势
- 基于仿生蒲公英等温放大系统的无线细胞传感器及其对循环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
- 决定自动驾驶摄像头质量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