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手账】中国好手艺111:麦秆剪贴
【中国好手艺111】
麦秆剪贴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麦秆剪贴代表性传承人 聂远征
我是麦秆剪贴的第五代传承人,这门手艺的家传要从清朝年间说起。
一年冬天,聂老先生去赶庙会。刚把地摊摆好,就来了一位长相清癯的布衣,盯着麦秆画看了大半天,眉头皱得像打了结。
“恁给指指道?”聂老先生赶忙搭话。对方捡了根小木棍,在地上比画着:“这竹叶有讲究,得形如梭子,叶尖要细长……”从没见过竹子的聂老先生听得直点头。后来旁人相告,那人正是县官郑板桥哩!这个故事,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麦秆剪贴,也叫麦秸画。用黄河边的莛子麦作画——割完麦子后,取中间的麦秆,高温蒸后,用剪刀小心剖开,铺平晾干水分,再用刀片正反打磨,直至薄如蝉翼,就得到了合适的画材。
取材不难,可剪裁大有门道:粗略裁剪,依据图案的大致形状,剪出块状或长条状;精细裁剪,得沿着线条一气呵成地修剪,麦秆的边缘才显丝滑;镂空裁剪,用刀小心镂刻,让细节更精细耐看。譬如做一幅牡丹图,先粗剪枝干,再精剪花瓣,使其饱满圆润,接着镂空叶片脉络,最后拼接黏合。
上色的步骤最关键。诀窍在于“深煳、中煳、浅煳”,就是用烙铁烫出淡黄、金黄和棕色。要给牡丹花上色——先是底色铺垫,把烙铁温度调至200摄氏度,轻轻滑动,烫出淡黄的牡丹轮廓;再是层次塑造,调高50摄氏度,用烙铁头侧锋点烫或滑烫,花瓣有了褶皱阴影;最后是色彩过渡,从花蕊处向外烙色,每隔一段距离升高20摄氏度,做出渐变颜色。这一朵朵牡丹便盛开了!
总策划:杨谷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方舟
动画:张悦鑫
配音:董大正
视觉设计:孔鹏
采访:崔志坚 通讯员 王亚娟
制作:据报道新闻中心
[ 责编:李方舟- 企业遭遇“软敲诈”“黑水军”怎么办?各方聚力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
- 威海银行拟定增不超过3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山东高速等拟认购
- 华为Mate 70系列全系降价:最高下调1000元
- 澎湃回声丨村民因与被告同名遭法院冻结600万元,澎湃报道当天账户解冻
- 热搜第一!社保新规即将实施!对员工、企业有何影响?
- @大学生:暑假打工,当心这些“坑”!
- “妈,摄像头坏掉了!”
- 广西首个地市级匹克球协会在桂林正式成立
- 即将放假!桂林此前发布→
- 荔枝价格“跳水” 市民享“贵妃级”自由
- 冲上热搜!女子发现座椅上布满白色虫卵,影院:已道歉并退票……专家提醒
- 女乘客穿吊带乘高铁收到提示卡片,本人回应:没被冒犯,安全感舒适感满满
- 桂林玩水圣地又上新!一起来遇龙河冲浪
- 中国—东盟“护航丝路”人工智能安全大赛公告
- 今天起,变美变帅的价格项目有了统一规范
- 【南方电网广西桂林临桂供电局】安全用电进校园 守护幼儿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