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序开展城市无障碍“微改造”
河南省有序开展城市无障碍“微改造”(新视点)
“现在出门,感觉比以前方便多了。今年我还和老伴儿去照相馆补拍了结婚照,圆了多年心愿。”家住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2号院的市民王先生60多岁,因为腿脚不方便,出门需要坐轮椅。随着郑州市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王先生可以独立下楼、外出办事,越来越喜欢出门了。
在濮阳市,大街小巷的盲道有专人养护;城区大型公园广场添了加宽坡道,轮椅穿行不愁;热闹的商超也用坡道代替台阶,还加了“爱心铃”“帮扶链”……无障碍“微改造”为特殊群体带来许多便利。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试点引领带动,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2021年6月,河南省住建厅联合省民政厅、卫健委、通信管理局、残联等五部门下发《河南省无障碍环境市县建设实施方案》,在全省启动了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全域启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专业水平。
聚焦“怎么建”,河南省坚持突出重点,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升级完善无障碍设施环境。以郑州市中牟县为例,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当地重点提升城乡道路、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覆盖率,加快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速度。目前,中牟县城区连接各乡镇的主干道基本实现了道路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城市公厕、公园游园及银行等无障碍改造率达到100%。同时依托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无障碍设施改造逐步向社区和住户延伸。
“软处”服务彰显城市温度。走进濮阳市图书馆新馆,残障人士、老年人专属通道标识醒目,还有免费租借的爱心轮椅,通过缓坡和直梯,轮椅可以在馆里自由通行。“残疾人阅览室里的工具也不少。不方便看的,咱用机器放大给他们看、读给他们听;不能看的,还有不同系列的盲文书籍供他们读。”濮阳市图书馆副馆长刘若瑾告诉记者,图书馆引进一键式智能阅读机、盲人电脑等设备,尽力为所有读者创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类似的服务,在濮阳市大小文化馆、纪念馆也屡见不鲜。
“量身订制”进门入户。在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低位扶手处处可见。腿脚不便的张大爷说:“原先很多简单的事情,比如拿个茶杯都需要别人帮忙,有了这些设施,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干了。”濮阳市根据不同家庭环境和残疾人实际需求,提供改造项目菜单和匹配的辅具,目前已经实现城区“三类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全覆盖。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考验着城市之治的“绣花功夫”。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完成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337条、公共服务设施3460座、福利及特殊服务建筑4744座,完成社区适老化改造1270处、家庭无障碍改造3.3万户,累计完成无障碍建设投资5.1亿元。
“近年来,河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今后仍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解决‘好不好’问题。”河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南将继续推进城市道路、居住社区、公共设施等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加强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积极引入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参与体验评价,推动全省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建设,打造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
本报记者 朱佩娴
【编辑:付子豪】- 时政微观察丨科学谋划“十五五”,总书记给出行动指南
- 有声海报丨不忘清风来时路——“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
- 美媒爆:为躲避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美“杜鲁门”号紧急转向导致舰载战斗机坠海“沉没”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 一见·这次上海考察,总书记为何关注人工智能
- “军营创客”活跃在保障一线
- 第一视点丨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 联播+|中央为何要求加快推动这个“一体化”?
- 武警重庆总队某支队扎实做好组织生活会准备工作的探索实践
- 第76集团军某旅开展低气象条件下飞行训练
- “和平方舟”的“中国处方”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纠治“平时不争评时争”,这个旅有妙招
- 时政微观察丨“书香是一种氛围”
- 钧正平:向海问天处,皆是闯关者的铿锵脚印!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升空在即,发射中心迎战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