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神:借“水”之力 绘就文旅融合示范带新画卷
岷江,这条灵动的纽带,在青神县境内蜿蜒40.35公里,流域面积达128.8平方公里,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更勾勒出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最美岷江八十里,将青神湖、江湾神木园、中岩寺等景点巧妙串联,形成两个万亩平湖,一幅岷江旅游文化示范带的壮美蓝图正徐徐铺展。
图为幸福河湖建设。
壮美蓝图的背后,是青神县以“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公众满意”为目标,全力投身幸福河湖创建。
投资约3亿元,建成岷江女儿渡、高石坝、瓮家坝等堤防工程共计18公里,持续开展岷江罗波段、汉阳场段、沙河坝段防洪治理工程,不断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打造岷江流域生态屏障,实施岷江流域生态屏障项目,已建成竹里梅花、竹里海棠、竹里桃花等“竹”主题公园7个,20万亩竹海、150公里竹林风景线、367万平方米湿地、4条穿城生态水系实现水清岸绿、灵动自然。
投资约1.3亿元,完成老城区28公里管网改造,49条街道29公里的清淤检测和病害污水管网非开挖修复;完成岷江(青神段)重点小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建设,持续推进岷江流域城北片区鸿化堰干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岷江(青神段)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岷江水质三十年来首次达到Ⅱ类。不断健全完善水雨情、水质、水量等实时动态检测体系,整合流域水利、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实现河湖管护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以岷江文旅宜居度假带为总揽,全力打造岷江流域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经济区。依托蚕丛文化、东坡文化、苏母文化、竹编文化、红色文化等青神特色文化元素,重点打造岷江水上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红色研学之旅、竹艺特色之旅、萤火虫观赏季等业态,全面助推“天府旅游名县”和幸福河湖“蜀水样板”创建。此外,依托岷江沿线现有的基础优势,联动流域上下,全域打造具有青神特色的乡村农旅融合景区,助力乡村振兴。
在这一系列举措中,青神县巧用“增与减”智慧,厚植生态优势,成功打造出令人流连忘返的最美城市公园;坚守“清与绿”理念,持续守护岷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探索“白与黑”模式,创新打造新经济业态,让水资源实现多元价值,真正做到可观、可赏、可玩、可用、可增值。(古良驹 刘晓静)
- “咱这密植增穗技术真管用”
- “川”越千里 “湘”约恩阳——巴中文旅推介走进长沙
- 达州通川:抢抓晚秋生产“黄金期” 6.1万亩作物栽播有序推进
- 为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平台现金扶持夜宵小店,助力城市夜经济
-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 长江巫峡壮美如画
- 绿水青山孕珍馐 四川雅江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端稳“生态饭碗”
- 外卖全程可视可溯源,美团推出“浣熊食堂”打造食品安全新模式
- 五谷丰登
-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
- 产地市场“小支点”撬动蔬菜产业“大发展”
- 红缨映农耕:从种子“芯片”到乡村振兴的茅台实践
- 最新!多地公布高考查分时间,广西明确
- 网友称丈夫被酒店养的猫抓伤,酒店回应:索赔2万元不合理,无法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