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首个“非遗版”春节“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增40%
2月4日,首个申遗成功后的春节假期落下帷幕。《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蛇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热潮,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40%,携亲友逛灯会、赏民俗表演等内容最热门。
赏灯会、逛庙会、穿汉服、打年糕、放烟花……今年春节假期,体验有文化底蕴的游玩项目深受欢迎。飞猪数据显示,含民俗表演内容的旅游消费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6%。(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在江苏徐州一家商场内,市民在体验非遗相关手工活动。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在江苏徐州一家商场内,市民身穿汉服逛商场。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在安徽濉溪古城,市民身穿汉服游玩。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在北京一家商场内,市民排队体验传统文化拓印贴福活动。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川”越千里 “湘”约恩阳——巴中文旅推介走进长沙
- 达州通川:抢抓晚秋生产“黄金期” 6.1万亩作物栽播有序推进
- 为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中国正帮我们走出贫困”
- 平台现金扶持夜宵小店,助力城市夜经济
-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 长江巫峡壮美如画
- 绿水青山孕珍馐 四川雅江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端稳“生态饭碗”
- 外卖全程可视可溯源,美团推出“浣熊食堂”打造食品安全新模式
- 五谷丰登
-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
- 产地市场“小支点”撬动蔬菜产业“大发展”
- 红缨映农耕:从种子“芯片”到乡村振兴的茅台实践
- 最新!多地公布高考查分时间,广西明确
- 网友称丈夫被酒店养的猫抓伤,酒店回应:索赔2万元不合理,无法承担
- 多地明确:最长可休20天,工资照发